
參議院表決失敗 美國政府瀕臨停擺
根據路透社報導,參議院以55票贊成對45票反對,未能達到推動立法所需的60票門檻。儘管有三名民主黨議員倒戈支持,但肯塔基州的共和黨參議員保羅(Rand Paul)也投下了反對票。
這幾乎確定美國政府機構將從週三開始,不得不停止除了「必要」活動之外的所有運作。這可能影響從航空旅行到每月就業報告的一切活動。
在共和黨和民主黨未展現出彌合分歧跡象的情況下,最後一刻達成解決方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任何協議也必須獲得目前休會中的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批准。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表示,參議院將於週三(1日)再次對眾議院通過的措施進行投票。
「非必要」工作將停止
由於撥款未能及時通過,自10月1日起,美國政府將關閉從事科學研究、客戶服務和其他「非必要」活動的辦公室,並讓數萬名員工放無薪假。
被視為從事「必要」工作的軍事人員、邊境警衛和其他人員將繼續留守崗位,但在國會解決僵局之前將不會獲得薪酬。
航空公司警告,停擺可能減緩航班速度,而勞工部表示將不會發布每月失業報告,是一項備受關注的經濟健康晴雨表。小型企業管理局表示將停止發放貸款,環境保護局則表示將暫停部分污染清理工作。
代表聯邦僱員的兩個工會提起訴訟,要求阻止各機構實施大規模裁員。審理類似訴訟的聯邦上訴法院已允許川普在案件審理期間繼續執行解僱。
兩黨僵局與醫療保健問題
這次爭議焦點在醫療補助。民主黨要求將《平價醫療法》補助延長納入預算案,避免年底到期後2400萬名美國人健保費暴增,尤其對佛州和德州等拒絕實施該法案的州份影響最為嚴重;共和黨則主張醫療議題應與預算分開處理。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我們對美國人民的保證是,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為他們的醫療保健而戰,就這麼簡單。」
共和黨表示他們願意解決問題,但指責民主黨在事關國會控制權的2026年中期選舉前,「以預算為人質」來滿足其核心選民的要求。
民主黨人表示,在週一白宮會議後,他們相信自己與川普取得了進展。但數小時後,總統發布了一段「深偽」(deepfake)影片,其中包含經過操縱的民主黨領袖圖像,並使用了針對墨西哥人的刻板印象。
停擺危機:政治衝突與川普的威脅
隨著美國政治功能失調日益嚴重,預算僵局已成為常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卻在一旁火上加油。在投票前,他威脅如果政府停擺,他將取消民主黨偏愛的計畫,並解僱更多聯邦工作人員。他向記者表示,「我們將會裁掉很多人。他們都會是民主黨人。」
此類解僱將導致政府人才進一步流失。目前已有超過15萬名工作人員將於本週離職,這是80年來最大規模的「人才外流」。
川普還拒絕撥付國會批准的數十億美元資金,這促使一些民主黨人質疑他們為何還要投票支持任何支出法案。
今年已有數萬人被解僱。包括司法部和社會安全局在內的多個機構在致即將被迫休假的員工備忘錄中,將關門責任歸咎於民主黨,打破長期以來避免讓公務員承受黨派壓力的慣例。
美國政治僵局常態化
政府上一次停擺發生在2018年和2019年,因移民爭議持續了35天,那是川普第一任期內發生的。根據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估計,那次停擺給美國經濟造成了30億美元的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02%。
這次爭議涉及1.7兆美元(約新台幣55.7兆元)的政府營運經費,占總預算的四分之一,其餘則大多流向醫療、退休金及債務利息。由於國會沒有任何妥協的跡象,目前尚不清楚停擺將持續多久。
自1981年以來,國會已關閉政府15次,其中大多數持續一兩天。最近一次在川普第一任期內發生的停擺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