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引爆全球經貿危機 各國面臨新挑戰

美國總統川普在二○二五年四月三日宣佈全面關稅後,不僅各國不買單且採以反貿易報復抵制,美股三大指數也不留情面地呈現爆跌走勢.美國國債更遭遇有史以來最大拋售量,價格瞬間大幅下跌,迫使川普政策急轉彎,產生戲劇性變化。

 

文.李振麟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全面關稅Reciprocal Tariff計畫」,包含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三十四%關稅、歐盟徵收二十%、韓國徵收二十五%、日本徵收二十四%、甚至於台灣也被徵收三十二%,其餘國家更是以十%「基準稅」處理,以為因此可解決美國已搖搖欲墜的財政貿易赤字。

川普推動「對等關稅」,幾乎指向美國所有貿易夥伴,對這些國家與地區加徵關稅,其影響力道深遠、衝擊力也大。不僅瓦解長年以來,彼此間所建立的互利、互惠與互信經貿架構,對於全球貿易交流,更是帶來無法預測的負面影響,也引發一場更廣泛規模的全球貿易戰,將世界經濟秩序推向崩潰邊緣。

 

各國表達對高關稅的不滿情緒

 

今日和平穩定的全球經貿聯盟已被川普破壞,引發多國不悅,同樣激起各國公開性抵制情緒與反經貿報復: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家坤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已經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並破壞長年穩定的多邊貿易體系,中國大陸堅決反對,並將採取必要反制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歐盟EU 歐盟委員會主席 烏蘇拉.馮德萊恩表示:「這樣的政策是對全球經濟重大打擊,歐盟將會制訂強而有力政策反制,尤其對美製高科技產品徵稅,也為其必要手段。」之前歐盟已宣布,對於來自美國哈雷機車、波本威士忌、花生醬、牛仔褲等商品徵稅。

英國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呼籲:「以冷靜理智態度,面對這爭議性的經貿政策,希望與美方達成協定,將這些不合理的關稅撤消。」

日本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日本評估關稅衝擊影響,當然會與美方進行建設性對話,避免雙方摩擦升溫。雖然美國是日本主要貿易夥伴,也是日本盟友,如今變成一個以『美國優先』政策。身為TPP自由貿易成員之一,為保護日本產業,即日起,將採取複雜的經貿外交戰略,朝向『貿易夥伴多元化』發展,建立起全球視野的經貿體系,減少任何對於日本的傷害。」

法國 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呼籲歐洲各國暫停對美國投資,直到釐清這些不合理關稅為止,這些關稅是殘酷毫無根據的,只要未獲美方釐清,即日起,所有投資案件,甚至過去幾週所宣布的,都要即刻暫停。」

澳洲 澳洲總理安東尼.艾班尼斯表示:「美國對於澳洲徵收十%關稅,根本不合理,也毫無邏輯,這根本不是盟友間的行為。」

巴西 巴西外交部表示:「這些關稅已經脫離事實現狀,美國與巴西已有十五年商貿往來,至今都處於四五○○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交易。」

越南 越南工業貿易部表示:「川普對於越南徵收四十六%關稅很不公平,目前越南最惠平均關稅僅九.四%,與美方所指控的九十%不符合。」

另外波蘭、墨西哥、印度、挪威、丹麥與西班牙等國,也宣布防禦措施,以因應美國的關稅衝擊。川普的對等關稅宣布後,不僅帶給許多國家反制性報復、也有不少國家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再尋求新的貿易夥伴,以及新市場開發。

如今「抵制川普的關稅政策」,成為許多國家一致的共識與行動,如果情勢惡化下去,將可能導致美製品牌高科技產品,面臨各國消費者情緒性抵制,如「電動車特斯拉」、「蘋果手機」、「半導體晶片」、「電子科技消費品」等。

近期,已經在義大利羅馬一間「特斯拉Tesla」經銷商處,發生約十七輛特斯拉電動車被人縱火燒毀事件。這場引發世界經濟體不安,又廣泛受到各界交相指責的全球性貿易戰,正在風潮洶湧的展開中,直到可能來自於川普政權的最後妥協與調整。

 

關稅伴隨通膨而來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因為加徵範圍項目之廣,因此影響到許多商品價格,當關稅執行下,進口商自然會將部分成本轉嫁到商品售價上,由消費者吸收,因此推升物價上漲。美國聯準會前副主席Donald Kohn表示,川普的貿易戰最終可能導致近幾年來,已經舒緩的通膨逆轉現象。當物價上漲時,民生消費需求降低,進而也拖累商品銷售,意味著營運利潤將因此減少。關稅與通膨是一體兩面,必須要適當運用,然而當關稅增加時導致價格上漲,並連動影響到聯準會降息空間,更難解決美國的財政赤字。

今日美國的通貨膨脹能夠大幅度放緩,有很大原因來自於聯準會前主席保羅•伏克爾Paul的努力,今由鮑爾擔任聯準會主席,川普政府以「關稅徵收」手段帶動製造業轉移投資,如此一來也促使通膨回溫,影響聯準會降息抉擇。川普為了推動他的計劃,不斷呼籲聯準會調降利率,甚至於討論過更換主席人選,但聯準會主席鮑爾,面臨政治壓力時一點也不退縮。

 

全球央行要如何面對川普關稅新政策

 

加徵關稅導致物價上漲,川普想要藉由「新關稅」來重新塑造全球經濟,但執行過程中帶來的影響卻是無法預知,讓事情變得不再有所把握。如同關稅推動下,因此推高消費物價,但隨著時間變化,高物價造成經濟放緩,反而產生降低通膨效果,央行在關稅政策下,要想做出正確的判斷決策,並非一件易事。對於央行決策者而言,大多傾向於觀望,並有時間去評估與討論可能遭受的衝擊影響。

如今,川普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讓許多國家面臨更大壓力,提高關稅可能削弱被徵稅國的出口活動,通膨因此降溫。然而因對他國徵稅,也因此遭遇他國反徵稅報復,在關稅貿易轉移下國內物價因此上漲。由於關稅導致產品漲價,消費需求減弱,企業就會嘗試尋找新的原料來源,透過降價來吸引市場客戶。川普想藉由「關稅」來迫使製造業回流,卻因此可能造成物價上漲,此時「匯率」便自然成為調節通貨膨脹的工具之一,加徵關稅造成美國通膨再起,也意味美聯儲的利率同步推升,不僅提高美元資產持有,也同樣拉高美國國債利息壓力。

如今各國央行開始思考「關稅」帶來的影響,雖然關稅的後續反應尚無定論,但是面對新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央行最近都已決定降息來應對。央行官員目前認為,關稅造成的混亂可能在未來幾年後平息,即使物價起初會上漲,但後續消費力道也隨之降低,通膨率也將逐漸下滑,現階段要想改變通膨的要件,唯有尋找更低的生產成本。

 

世界景氣復甦因關稅而破滅

 

在歐洲方面,因美國的高關稅衝擊全球經濟體,造成區域性經濟形成,促使歐洲工業復甦希望渺茫。產業受到影響而訂單量因此減少,無論是ABB 、西門子、施耐德、SKF或 Bodycote的自動化工程都遭遇損害,美國關稅繼續拖累全球市場,歐洲股市表現也不佳,如今不僅美、歐、亞各國股市走低,投資者皆關心美國關稅對於經濟的衝擊層面,以及任何可能有效的解決方案。

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一出,造成全球股、匯市動盪不安,不僅帶給近幾年來,早已承受經濟壓力的全球產業新問題,也同樣造成來自於中國大陸的廉價商品,如洪流般地四處亂竄。經濟學者提出警示,這道關稅高牆,對於企業與消費者而言,將會推出高商品價位,無論是消費性電子產品、機械設備零件,或者農產品等糧食作物,皆無倖免。

 

景氣復甦破滅 高關稅政策讓各國不安

 

伴隨美國進口關稅高漲,出口商也必須將商品轉往新的消費市場,然而這些國家也同樣面臨貿易壁壘問題,如此般的骨牌效應發展,將會有更多國家祭出緊急防禦措施,以保護他們的產業,也就是將會有更多的國家釋出新政策反抵制。

如今在亞洲區域,依賴出口的東南亞,將面臨一個巨大阻力,東南亞經濟體陷入一個嚴峻的經商環境,無論是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分別為四十六%、三十二%、三十六%和二十四%高關稅,其都將因此焦慮不安,而這些地方卻又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環節之一,短期內,高關稅政策將抑制該地區的出口與GDP成長。

 

關稅政策影響大型科技公司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關稅政策後,科技股首先遭受嚴重重創,一些科技產品本來就容易因高價位而被棄置,尤其是當消費者的樂觀情緒,逐漸轉為悲觀時,或者對於這項產品的收益增長不確定,科技產品的股價持有也將逐漸因此消失。

當科技商品的價格上漲,以及經濟衰退期來臨時,商品前景勢必變得更黯淡,消費者是否還願意花更多錢去買單,將成為最大隱憂。統計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英偉達Nvidia、亞馬遜Amazon、臉書Meta Platforms與谷歌Google等科技業,其一天市值就蒸發高達九八五○多億美元,大家原本都以為「關稅」只是一種虛張聲勢的經貿談判策略,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川普的政策造成國際供應鏈破壞,上、中、下游衛星廠面臨重組,帶給科技產業更高的預算成本,許多廉價產品變得更昂貴。雖然半導體晶片並沒有在這次關稅項目中,但是通常會被置入電子產品中,當這些商品被課高關稅時,勢必也將難以倖免。隨著科技產品未來在Meta廣告業務上的預算削減,英偉達Nvidia或通訊半導體博通Broadcom等科技企業也將難以倖免。

高關稅衝擊對於美國蘋果手機傷害最大,在成本大幅上升下,無論是實體消費者或是股市投資者是否還願意買單,成為一個未知數,如今這場關稅所引爆的拋售潮,「蘋果公司」將會是大型科技股中受傷最重的。因為蘋果大部分收入來源,皆需依賴外來硬體設備製造商的低廉成本差異,如機殼與按鈕配件等核心材料。雖然蘋果手機是目前科技產品中最高獲利收入商品之一,但是近幾年來,蘋果iPhone的消費市場增長,不再如以往般熱絡,價格再調漲也不易,如今在高關稅成本下,一定會造成營業收益上的侵蝕。

 

全面關稅危機的應對措施

 

應對全面性關稅衝擊,企業集團唯有採取「多元化」與「多管道」的策略運用,以確保「市場競爭力」為優先條件:製造業在如此惡劣經商環境中,更要有一套彈性調整機制,靈活運用現有貿易條件來走出困境。

企業集團進行「成本降低」計畫,以保持國際競爭力,亦可從供應鏈優化、數位科技應用、財務與技術人才管理等各方面著手進行:

一、供應鏈多元化:採取多元化的供應策略,以減少地緣政治與貿易戰區風險,再加上供應鏈管理(JIT),以減少庫存資金壓力與倉儲成本,依能力範圍,在主要市場設廠,避開關稅或降低運輸成本。

二、科技功能運用:以AI人工智慧與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減少錯誤損失與降低人力成本,尤其是物聯網lot使用,實現設備定期維護與減少機器停工耗損。

三、物流與採購成本:將產品數量與原料需求整合,集中採購次數,以規模經濟來降低單位成本消耗,建立智慧倉儲配送系統,以減少存貨與運輸費用。

四、技術人才優化:保留技術與核心人才,藉由遠端工作與外包模式,聘請具有成本優勢高端人才,在全球市場中建立分散式研發中心,吸引不同地區的技術人才到位。

五、科技與數位轉型:以大數據來預測市場需求,再加上AI人工智慧建立合理訂價分析以獲取最大利益,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六、電子商務與直銷模式:開創社群媒體行銷方式,提高市場滲透率與降低傳統廣告成本費用。

七、稅務與資本結構最佳化:利用稅務優惠區設立子公司,以降低企業所得稅,在低稅率國家中進行利潤配置,減少稅務負擔。

八、擴大多元化市場與區域:降低單一市場依賴性,藉由國際品牌策略,吸引不同文化背景消費者,進軍新興市場與海外參展。

面對他國進口高關稅,採取多層次策略降低衝擊,確保競爭力並保持市場佔有額度,可斟酌以下應對方案:

一、成立緊急紓困資金:產業工會召開會議與調查,了解訂單被取消或營運遇到困境之製造業,無論是減稅或貸款,先行穩定企業與保障勞工就業為優先。

二、供應鏈與生產地多元化:在課稅國家或鄰近國家設廠,以當地生產方式迴避進口關稅。透過供應鏈多元化,選擇關稅較低國家,進行組裝或最後加工,以改變產品原產地,或透過關稅優惠地區,協助企業進行生產或轉運。

三、貿易協定與政策運用:藉由自由貿易協定,分享關稅減免或優惠待遇或是申請關稅豁免。

四、商業模式與產品策略調整:研發創新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轉向高附加價值市場,降低關稅對於最終價格影響,尤其是透過品牌價值來定位,使得消費者願意支付較高價位,即使關稅成本上升仍能維持部份利潤。或者藉由價格轉嫁策略,將商品本身分級次處理,轉嫁關稅成本給消費者,或者是改變包裝、將其規格符合較低稅率。

五、合作與併購擴大市場影響力:透過與進口國企業,進行合資、技術合作或者經銷夥伴關係,以降低或減少關稅影響。

六、轉移定價策略:藉由不同國家稅率以及關稅結構,透過跨國企業內部交易模式,來最佳化並減輕稅務負擔。

七、政府遊說與國際貿易談判:最重要的就是要常參與雙邊產業聯盟,藉助較有影響力的企業或人事,向進口國政府遊說,促進雙邊或多邊貿易談判,以降低關稅稅率影響。

八、加強國際關係:積極與當地政府建立起良善的互動關係,透過外交與經濟合作模式來調整貿易政策。

以上策略組合,應該能幫助企業靈活運用,面對高關稅挑戰,並維持市場一定競爭力與盈利。政府部門除了基本紓困方案以外,更要輔導企業轉型升級、掌握技術與開發新的消費市場,以早日走出高關稅的衝擊危機。

 

全球債劵暴跌敲響金融市場警鐘

 

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影響,美國國債遭遇有史以來最大拋售量,促使美債價格瞬間大幅下跌,也觸動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漲三十六個基點(bps),到達約四.三五%。大量國債拋售,不僅造成債劵市場的票面值暴跌,也同步推升美國國債借貸利息成本壓力,川普政權將因此面臨更沉重與更難解的公債利息問題,財政危機一蹴即發。

另一方面,美國關稅大刀砍向全球,也面對中國大陸將所有對美國商品進口關稅上調至一二五%反制外,歐盟所屬的二十七個成員國,也表決投票通過反抵制措施,宣布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二十五%關稅,面對各國的高關稅反抵制行為,再加上美國國債被市場持有人大舉拋售,敲響美國財政警訊,龐大經濟壓力瞬間四面而來。

 

美債嚇壞美國財政部

 

受到美國國債被拋售影響,美國公債市場即刻出現動盪跡象,美國財政部因此緊急拉響金融警報。在川普政府推動關稅之際,就已經反映出許多國家,對於美國長期安全與經濟同盟關係上的質疑,這也代表投資人對於美國公債信心動搖,成為迫使川普決定暫緩關稅的重要決策因素。

因此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全球各國所實施的對等關稅暫時調降至十%,為期九十天,以為雙方談判觀察期,對於中國大陸進口商品的關稅,則提高至一四五%,並即刻生效,關稅政策的戲劇性變化消息一出,美股與金融期貨指數隨即大漲,也讓所有的製造業主們鬆了一口氣,壓力釋出,但後續情況恐仍有變數,需持續觀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ionica Shoes | Born Shoes Canada | OOfos Shoes | Kate Spade Canada | Double-H Boots | Wolverine Canada | Belleville Boots | LOWA Boots | Vivobarefoot Shoes | Xero Shoes Canada | Adams Shoes | Royer Boots | Lane Boots | Nocona Boots | Resistol Hat | Rad Shoes | Marc Jacobs France | Fizik Shoes | Polene Bag Canada | Bates Boots | Longchamp Canada | On Scarpe | Bailey Hats | Santoni Scarpe | Frye Boots Canada | Naturalizer Boo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