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如原本預期,聯邦上訴法院裁定總統無權援引IEEPA課徵關稅。若最高法院不支持川普政府的上訴,這些關稅將於10月15日左右終止。
法官並未針對美國是否面臨經濟緊急狀況做出判斷,而是專注於法條本身的文字。他們認定IEEPA雖授權總統「規範」或「限制」進口,但並未授權可藉由關稅方式實施。
川普政府還有另一個出路:支持國會立法。若國會自己掌握稅收立法主導權,國會就能介入關稅制定。
目前,已有一項跨黨派法案準備就緒。共和黨籍眾議員史杜(Greg Steube)和民主黨籍眾議員戈登(Jared Golden)8月15日共同提出《安全貿易法案》(Secure Trade Act),此法案明訂對全球進口商品課徵10%最低關稅。以2024年美國進口總額約3.2兆美元估算,這項關稅預計可帶來至少3,000億美元收入。
《安全貿易法案》同時也將撤銷中國大陸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待遇,也就是說大陸將不再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的優惠關稅稅率。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2024年報告,大陸工業製成品的關稅起始稅率將回升至約36%。
美國政府表示,7月透過關稅收入約250億美元,8月和9月的金額可望大幅成長,因為IEEPA關稅已於8月全面生效。在此之前,由於川普於4月2日宣布「解放日關稅」後給予90天寬限期,IEEPA關稅一開始僅為10%。
若自4月以來每月關稅收入250億美元,四個月累計就是1,000億美元,但這個數字可能偏低。若考量非IEEPA項下的各項關稅──包括汽車、汽車零件、鋼鐵、鋁、銅及相關製品,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上周重申,全年關稅收入可能超過5,000億美元。
若美國政府必須退還已徵收的關稅,上訴法院的裁決將帶來更大衝擊。
這項裁決等同抹除原本預期的關稅收入增長,若最終定讞、美國政府還被迫退還關稅款項,影響將更為嚴重。美國近日和英國、歐盟、日本和南韓所簽訂的貿易協議,也很可能因此被迫重新談判。
一旦關稅收入消失,信用評等機構勢必做出反應。川普提出的「大而美法案」原本就是以關稅收入作為支撐減稅政策的財源。
所有主要信評機構皆表示,若美國政府無法壓低支出、並達成國會預算處(CBO)與行政管理與預算局(OMB)所預測的收入水準,將面臨信評遭調降的風險。
標普維持美國的AA+信評和「穩定」展望,但指出關稅收入有助於抵銷財政惡化的影響。若關稅收入消失,標普 預料美國政府的整體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惡化,對信評帶來壓力,尤其在赤字已持續接近2兆美元。
惠譽也指出,若赤字居高不下且關稅收入流失,這些因素將對美國信評構成持續風險。
法院上周五宣布裁決後,川普隨即在Truth Social發文,將責任歸咎於上訴法院由民主黨提名的法官,認為他們背離了其「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他並預測,美國最高法院最終將維持這些關稅措施。
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反應目前仍屬溫和,尚未出現劇烈波動或大幅上升。這可能是因為債市預期川普政府會設法填補這筆收入缺口,或最高法院最終會做出有利裁決。
華爾街至今並未受到這些關稅太大影響。但關稅若果真遭到撤銷、政府又必須退還既有徵收款項,且找不到替代財源來支應減稅,投資人勢必重新評估風險。川普的警告其實和信評機構的看法一致:美國的債務與赤字水準難以為繼,眾所皆知已進入所謂的緊急狀態。
眾議員史杜和戈登則提出了解方。若國會真的關注赤字問題,且執政的共和黨希望讓減稅措施有穩定財源,就必須立法確立10%的全球最低關稅,並永久調整中國的關稅待遇。